怎么找国外口罩客户? 海关防疫报告查询打印网站
2023年11月25日影视产业进出口数据 中国影视出口现状及原因分析
2023年11月25日502.3万吨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0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32.3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0328.80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20842.78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为6.2%,第二产业为46.3%,第三产业为47.5%。
福建的海外贸易为什么这么发达?
这都是逼出来的。 并非自古以来,福建就擅长海外经商和贸易,福建人也想学而优则仕、家门不迈耕读一生,也想安分守己为国为家贡献一己之力,但是迫于环境之恶劣、形势之窘… 郑芝龙组建的大规模海外贸易组织兼具海商与海盗的性质,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明朝官方屡次剿灭都不成功,中国的东南沿海可以说都掌控在郑氏父子手中,这才有了后来郑成功攻… 在明朝后期,福建人到东南亚进行海外贸易已经十分频繁了。福建人大规模的选择进行海外贸易,不得不说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从自然地理条件来说,福建的环境其实不… …
福建有哪些粮食作物 – 139****5143 的回答 – 懂得
主要是水稻。另外,有小部分的麦子和玉米以及番薯
福建哪里生产大米?
闽侯甘洪路淮安大桥再往前一公里处有个粮食仓库,可批发 闽侯甘洪路淮安大桥再往前一公里处有个粮食仓库,可批发
厦门金美特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介绍?
厦门金美特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是2001-12-12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珩厝东里1661号202室。
厦门金美特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203705491006A,企业法人周贤建,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厦门金美特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自营和代理除国家组织统一联合经营的出口商品和国家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的进口商品除外的其他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加工贸易、对销贸易、转口贸易业务。收购农副产品(不含粮食和种子)。在福建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4093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2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
百度企业信用
查看厦门金美特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福建省2021年粮食生产目标?
经查询,2021年福建省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是:粮食播种面积1253 万亩(其中大豆 52.8 万亩)、总产量 507 万吨、油料面积 125万亩。
3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下达我省2021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为:播种面积6967.9万亩、总产量545.4亿斤,其中面积目标是约束性指标,产量目标是依据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的参考性指标
福建有水稻上山工程吗?
福建没有水稻上山工程因为福建省的地势主要是山地,适宜水稻的土地较少;此外,水稻上山工程主要针对土地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福建的土地资源虽然较有限,但还没有到需要开展水稻上山工程的程度
不过,福建省的政府一直支持农业发展,近年来也不断出台措施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期为农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有水稻上山工程因为福建地理环境多山,平原面积较少,而水稻正好需要大面积耕种,为了提高耕地使用率,福建省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在0启动了水稻上山工程,将水稻从平原种到山上,从而增加耕地面积
水稻上山工程实施以来,已在福建省山区建立了6万多公顷山地水稻试验示范区,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有,为了骗取补贴与占补平衡现在很多地方到山上垦荒,用电抽水种水稻,种一两年相片一拍一级骗一级马上就抛荒了。
福建省确实有“水稻上山”工程。这个工程是指在福建省山区地势较高的地方推广种植水稻的一项工程。福建省山多地少,平地资源紧张,而水稻是福建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福建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推广水稻生产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在山区地势较高的地方种植水稻。
这个工程通过选育适应山区生长的水稻品种,利用山地水利资源,采用梯田种植、水稻-鱼类生态循环等方式,使更多的山区农民能够参与到水稻生产中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
今年福州粮食展销会什么时间开?
本届粮洽会定于6月18日-20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3号展馆举办
展馆面积11000平方米,分为“粮油精品展区”“粮油科技与信息化展区”“粮油设备技术展区”三大板块,已有450多家企业确定参展,其中省内粮油参展企业55家,省外粮油参展企业373家;粮机企业12家,粮食科技企业、科研院校共23家,涵盖粮食产业各个领域。
今年福州粮食展销会定于6月18号至6月20号,,福建是全国第三粮食主销区,为稳定省内粮食生产与加强引粮入闽并举,着力全省粮食安全根基,6月18号至20号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3号展会馆举办
福建华侨怎么那么多?
福建是属于东南山国,人口密集,地少人多,而且,气温炎热,长年干旱少雨,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粮油缺乏,老百姓生活困难,于是人口只好向外输出,而福建又是我国沿海省份,要到海外打拼也比其他省的人容易。所以,福建人到海外做生意,去谋生的人就比较多。
福建华人华侨多的原因有下: 一、从地理区位分析: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省份,海岸线总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港湾密布,有通海的便利,说通俗点福建人去海外比别省的人更容易。 二、从生存条件分析:福建是东南山国,省域地形构成基本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也就是说平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且大部分集中在沿海的四大平原:漳州平原、晋江(泉州)平原、兴化(莆田)平原、福州平原,而这四个地区也恰是全省人口最集中、密度最高的地方,基本上呈现人多地少的状况,以莆田市为例,人均基本上只有3分左右的地。加上这些地方经常受亚热带副高压控制,年降水量偏少,干旱年份较多。人们生存之不易,只好向外拓展。 (题外话:莆田有俗语: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亦是生存环境恶劣、生存压力巨大的一种生动写照,只有把书读好了,考了功名,做了高官,才能摆脱这种状况。另外,明代时从南美洲引进的甘薯,也叫地瓜最先就是在福建沿海栽种,地瓜是旱地作物,且产量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福建沿海的粮食问题。) 三、从文化心理分析:福建省的居民,除了土著的畲族、越族,多为中原移民。中原移民大多是饱经战乱,寻偏僻且易防御的地方(如福建这样的省份)避乱而来,在南迁的过程中,必须讲求团结,通过加强宗族、家庭的团结互助和相互庇护,以抵抗外来的各种风险。所以很多人都说福建人的宗族观念特别强。这种宗族观念放大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具体就表现为:有一个人飘海出洋谋生,在异地站稳了脚跟,就会把自已家族里的人一个个带出去,例如莆田人在外搞民营医院、搞建材生意是这样传帮带的,福清人称霸日本是这样传帮带的,长乐人移民美国是这样传帮带的,平潭人在全国搞隧道工程是这样传帮带的。更细的例子如笔者的老家,一个小山村,就有数百人在南美洲的苏里南开超市,无外乎也是夫携妇,兄带弟,亲帮亲,友助友,才有这样的气势。
项南对福建的贡献?
非常大。
1, 首先,项南是福建地区的知名企业家,他在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创办了多家企业,不仅带动了就业,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 除了经济方面,项南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
他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举措,为福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3, 此外,项南还重视环保意识,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他倡导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环保理念,并在企业运营中积极采取环保措施,为福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项南在福建的贡献体现在经济发展、社会公益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对福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项南(1918—1997),原名项德崇,连城县人。1918年11月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随父亲项与年从事闽浙赣边区革命根据地开辟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创建抗日新政权,开展敌后根据地的财政建设,打破日伪经济封锁作出重大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安徽省青年团书记、华东局青年团书记、团中央书记、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党的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7年11月10日病逝于北京。
项南,1980年底至1986年5月主持福建省的工作。在福建期间,他坚定不移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真正落实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他为福建的改革开放绞尽脑汁,为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他高瞻远瞩,勤政爱民,胸怀开阔,光明磊落。可以这样说,没有他,福建的改革开放要推迟若干年;没有他,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走到全国的前列。他是福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领导者。
推动农村改革,提倡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
1981年之前,福建农业生产责任制没有推开。主要问题是当时福建有些领导,对安徽省所推行的责任制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不赞同包产到户,认为包产到户,就是分田单干,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他们对待农业承包责任制的态度,不仅消极对待,而且持反对的态度。
项南来闽,开始只是常务书记,第一书记仍是廖志高,不过项南来后不久,廖志高即离职住院治病,福建的工作由项南主持。项南到福建后,首要任务就是把工作重点放在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宣传,推动改革开放上。他首先是放手在农村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由此,农业生产被动的局面才很快得以扭转。
项南在福建深入调查后,根据福建的特点提出要大念“山海经”,进行八个基地建设。他认为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多田少,人均只有七分耕地。要使福建富起来不能只靠这些田地。福建只有1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山地却占了80%以上,而近海渔场和滩涂就有13万6千平方公里。山海之中有极大的财富,只有开发山和海,大念“山海经”,福建才能富起来。福建山地多田地少,不能“以粮为纲”只种粮食,应该大力发展林业,发展果树、茶叶等经济作物,发展畜牧业。
在大念“山海经”的同时,应该建设八个基地。这八个基地就是林业基地、海洋基地、经济作物基地、牧业基地、轻工基地、外贸基地、科教基地、统一祖国基地。在省人大常委会举行八个基地审议时,项南在发言中说:过去我们与台湾处于对峙的局面,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因此有必要考虑:福建面临这么大的海洋,福建人又历来在航海方面有本事,怎样把这辽阔的海洋利用起来;福建山林面积很大,在长江以南,福建的森林可能是我国最重要的基地……福建发展经济作物大有可为,能不能成为一个经济作物的基地呢?福建还有3000多万亩的青草坡地,可以发展成牧业基地。有这么多的林木、水果和畜产品,又为轻工基地、外贸基地打了基础。福建历来是出人才的地方,科学教育这方面也是个优势,可以成为科教基地;福建面对台、澎、金、马,对台政策由中央来制定,但许多工作要靠福建来做,福建应当成为统一祖国的基地。
八个基地中,林业基地被摆在首要的位置。他还以超前的眼光,提醒人们要重视促进林业与旅游的结合。1981年,他考察武夷山后指出,这么好的风景区,将来来这里旅游的人,不是几万,而是几十万、几百万。当时建阳地委书记反映没钱开发,项南表示5年之内,省里每年拨给武夷山100万元。后来,省里还帮武夷山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于1982年11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风景名胜区。近年来,武夷山还评上世界地质、人文双遗产。因此,可以说是项南首先把武夷山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福建省委于1981年秋正式作出大念“山海经”、建设八个基地的决定。1984年9月29日,福建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原则通过了《福建省八个基地建设纲要》(试行)。同年10月6日,《福建日报》全文刊登这个纲要,并配发社论“治闽富民的行动纲领”。福建农村由此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项南针对福建经济落后,没有大工业的情况,非常重视发展乡镇企业(社队企业)。他对晋江发展以加工业为主的社队企业极力赞扬,多次到陈埭视察,称陈埭是“一枝花”,福建第一个万元乡。在发生“晋江假药案”时,他提出要“捉虫护花”,在严肃处理违法企业的同时,要保护合法的社队企业,可是项南却因此受到一些思想保守的人的谴责。1986年,因“晋江假药案”承受巨大压力,项南从福建省委书记位置上去职。
晋江人民,特别是陈埭人民非常怀念项南,在项南离开福建后,他们还出资10万元,在项南的家乡连城县朋口镇文地村建设了一所小学和村部,表示对项南的怀念和感谢。
项南认为,农业要发展还必须规模化、机械化,用科技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他举了他的美国老朋友韩丁种田的例子。韩丁(曾任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主席)一人种了1600多亩地,就是凭农业机械,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烘干、入仓的全部农活。
实践证明项南大念“山海经”,建设八个基地,发展乡镇企业,发展经济作物、多种经营,发展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的,特别是对山区老区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松绑”放权,推动城市企业改革
项南在农村推动生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效的同时,还考虑城市企业如何实行改革。福日公司总经理游廷岩到广东参观学习后,给项南写了一份汇报材料,提出要给企业自主权,冲破束缚企业手脚的条条框框,企业才能有活力。项南看后,感到这个材料很有针对性,是个值得一试的好办法。项南在征求其他几位书记的意见后在材料上加按语印发省直各部、委、办、厅、局及地、市领导,要求各地选一二个企业照游廷岩的意见搞试点。项南在不久后召开的省人大会上,表扬了游廷岩,鼓励大家大胆地起来冲击不合理的条条框框。项南代表省委的这个表态,给热心改革的厂长经理很大的鼓励。
1984年3月23日,一份代表55位厂长经理心声的呼吁信《请给我们“松绑”》呈交给项南。项南接到呼吁信后,即在上面作了热情、肯定的指示:“此信情词恳切,使人读后有一种再不改革,再不放权,就真是不能再前进了的感觉。”他要求《福建日报》次日刊登一版头条,并派记者到省委组织部等单位找领导,谈谈他们对55位厂长“呼吁信”的看法。项南认为,《呼吁信》提出的问题触及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符合改革开放的方向和要求,强调要以此作为政策的突破口。
项南在福建的“松绑”放权,不仅对福建省城市企业的改革吹响了进军号角,而且对全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1984年4月15日,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经委邀请55名厂长、经理中的5位代表进京,座谈“松绑”放权和体制改革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国家体改委主任童大林主持召开了三次座谈会,童大林热情地指出:“松绑放权”不仅是对体制改革,而且是在整个经济工作的池子中投入了一块石头,引起了小浪……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也说:“你们做了一件好事,(福建)省委、省政府积极支持‘松绑’和采取的放权措施,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好评。”5位代表还应邀到中央党校、《红旗》杂志社进行座谈。此举再经《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刊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各省纷纷到福建来学习“取经”。5月10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对企业要求“松绑”放权给予肯定。由此可见,项南支持与推动企业“松绑”放权在全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要发展福建经济,首先要抓基础设施建设
胡耀邦当总书记时,曾在1982年11月来福建视察。当时他说,福建处于落后的现状,不能怪福建的领导和人民群众,因为过去中央认为福建是国防前线,中央的大项目没有一项安排在福建;现在中央也只能给政策,把福建作为改革开放的实验省,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福建的发展主要靠福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希望福建经济建设能走到全国的前列。
项南到福建后,经过了解,认为福建经济的确十分落后,应该奋起直追。过去认为福建是国防前线不能搞大型经济建设,有些失误。那么台湾他们为什么能搞?台湾土地面积只有福建的三分之一,人口只有福建的三分之二,而台湾的GDP是福建的10倍左右,人民收入也是福建的好多倍。福建至少要花二三十年才能赶上当时的台湾经济。
福建怎样才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较快地发展经济?福建当时经济十分薄弱,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没有商用机场、港口,没有高等级公路,只有一条通向省外的铁路,技术设施也很落后。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有些华侨、外商来福建考察,就被这种落后状况吓跑。为此,项南与省委、省府领导反复商量研究后,提出首先要集中力量,建设基础设施,要节衣缩食,利用外资,建设十大项目。这十大项目是:两套程控电话,福州、厦门各一万门;福厦两个飞机场,厦门为国际机场;两个万吨级港口码头,福厦各一个,厦门建一个3.5万吨码头;两个电站,水口水电站140万千瓦,马尾火电站120万千瓦;改造两条铁路,使鹰厦铁路、外福铁路实现电气化。项南说福建条件差,只能硬着头皮,从这些最基础的设施做起,这叫做筑巢引凤。这些项目搞上去了,死了才能瞑目。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初步改变了福建省的落后面貌。福州程控电话,比广东还早些建成,有些外商来闽考察,问打国际电话怎么打?被告知在酒店房间里就能打。他们打通了感到十分惊奇,真没想到改革开放才几年,福州就有这么大的进步。
项南并不满足于这些项目的建设,他还想得更多、更远。有一次,项南带领计委、建委、财政等省直综合部门负责人到湄洲湾去考察,曾提出了开发湄洲湾的设想。湄洲湾的开发是项南最先提出的,也是项南的雄心壮志。
以智取胜和引进人才
项南到福建主持工作以来,多次提出要“以智取胜”,把“以智取胜”作为福建发展的战略思想。项南说,以智取胜,这对福建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由于历史的原因,福建的工业基础薄弱,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远远落在全国之后。福建要在这样落后的起点上走在全国“四化”建设的前头,就要来个跳跃式的发展。要实现跳跃式的前进,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强调以智取胜;要造就宏大的科技队伍,培养一大批懂科学、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和具有各种专长的优秀人才,同时又要大胆地、不失时机地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来,使我们的经济建设能够从现在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迈开步伐,尽快缩短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过渡的时间。
当时福建省人事局根据项南的战略思想和具体指示,着重做了如下几项工作:首先是挖掘人才潜力,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开展人才交流,调整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专业人才;从社会上吸收闲散科技人才,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工作;抓好“以工代干”的转干工作,从基层干部中招收有一定文化、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乡镇工作;在机关干部中开展干部岗位责任制。在项南的具体指导与帮助下,省人事局成立人才交流引进办公室,具体负责引进省外人才乃至国外的人才和智力。省委组织部和人事局组成招聘组到北京等地招聘人才。厦门特区由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星峰率团到北京招聘人才。福大等一些大专院校也派员到各地招聘教师干部。为了提高干部素质,省成立行政管理学院,各地成立干校。省人事工作蓬蓬勃勃、有声有色地展开,得到中央人事部门和各方面的赞许。
项南在福建期间还做了许多工作,比如落实地下党政策,促进和加强党内团结,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他思想敏锐,无私无畏,大胆泼辣,雷厉风行,为福建的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为今天的海西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福建人民永远怀念他!